讀《微習慣》 ,學到的育兒方法

加入“一塊寫寫”,一群愛好寫作的人的組織,群裡人強推這本書,我看了下,發現“微習慣”的策略我一直在無意識地用。

比如說閱讀習慣,我是去年開始,基本每天都在看書,一個星期會讀完一本書。

剛開始給自己定目标,一天40頁,或者30頁。

後來發現上班帶孩子,看書時間其實不多,完成不了任務,各種消極情緒,于是,目标變成,隻要每天都能看書就行了,不管多少頁。

這樣以後,因此産生的消極情緒基本沒有了,閱讀對于我來說,變成一件很輕松的事。

不需要啟動意志力和動力去維持,所以,閱讀變成自然而然的事。

再比如說,寫東西。

從簡書每天一百字日更開始。

其實,我每天的日更都會超過100字,但是因為給自己設定的目标,微小得不可能失敗,我樂在其中。

《微習慣》結合了生物學和心理學,論述“微習慣”。

本來是一本成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的書籍,我發現,把“微習慣”的養成用到育兒中,也同樣适用。

希望孩子能養成好習慣的時候,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自主權越高,越能刺激孩子的内在動力,效果越好。

這個說法用在戒煙、減肥、控糖上,同樣适用,職業關系,我扯到育兒上。

舉例子。

每天要求孩子跳繩10次,孩子感覺沒壓力,沒有抵觸情緒,于是,每天都能超額完成任務。

每天要求孩子讀一本英文繪本,隻讀一遍,孩子沒有壓力,也能輕松完成。

你可能會說,這樣會有明顯效果麼?

其實,如果一天讓孩子跳繩五百下,孩子跳了一個星期就再也不跳了,相比孩子一天跳20下,每天都跳。

後者對孩子更好吧。

一天讓孩子學英語單詞20個,再讀繪本3次,讀了兩個星期,親子關系極度緊張,孩子對英語有很大的抵觸情緒。

相比之下,每天讓他讀一遍繪本,一直堅持下去,母慈子孝,這樣的氛圍好很多。

而且,我在自己的育兒過程中,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孩子每天讀一本繪本,堅持了四個月,他的進步,可比我每天逼着他學好多了。

不要焦慮,不要在一開始,就給孩子啟動強大的動力,給他講為什麼要學,給他灌心靈雞湯,no! 動力受情緒影響極大,然而情緒往往又不是最不靠譜的,所以,動力,是很不穩定的。

也不要在一開始,就耗盡孩子的意志力,一開始就說讓孩子一天跳五百次跳繩,聽到這個目标,孩子就會産生負面情緒,開始抵觸,第一次跳繩,就可以耗盡他一半的意志力了,這樣的開始,就注定這孩子不會有每天跳繩的習慣。

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習慣的父母可以看看《微習慣》這本書。

微習慣,用在育兒上,不僅僅可以成功給孩子塑造良好的習慣,還可以極大緩解親子關系,何樂而不為?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