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如何避免被“拿捏”

為什麼要講一下這個話題呢?


源自于我在孩子們玩耍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并由此想到了我們大人之間的這個問題。


一天我看到三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性格迥異的他們在遊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一個小男孩他表現出來的是狀态是跟随,對于小夥伴的安排他無條件遵從,有人在玩耍中弄疼了他,踩壞了他一個玩具汽車,沒有道歉,小男孩沉默了一下子又恢複了原狀,繼續一起玩耍。


我當時有點心疼,不太理解他的表現。


一邊走路一邊想,這事如何放在大人當中的話,沒可能這麼結束吧。


或許也有可能,因為有的人真的不會處理沖突,他因此被人拿捏也無可奈何。


那如何避免被人拿捏呢,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展示力量(你的價值)


第二步再表現秩序(你的底線)


最後流露友善(表達想法)


這個順序很重要,因為人往往一開始就把友善顯露徹底,然後過于老好人,即使自己感覺不開心,還是選擇遷就别人,最終别人怎麼對你隻能憑他的良心了。


對于人的本性是趨樂避苦的原則來說,過于老好人就,不會面對沖突,處理矛盾,常常被當做工具人來用的哈。


假如,以前的你是老好人容易被拿捏,那麼此刻起你拒絕了或者反駁了他人,不要内疚,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


并且你要明白,所有人的看法和評價都是暫時的,隻有自己的經曆和成績是伴随一生的,幾乎所有擔憂和畏懼都是來源于自己的想象,隻有你真正的去做了,才會發現有多快樂。


人生來孤獨,真不必活在“拿捏”中,保持所謂的好人緣,社交廣。


也許時刻保持覺察不容易,但小事剛好是我們最好的修行之路。


餘華老師《在細雨中呐喊》書中說“我不再裝模作樣的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單獨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甯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外表的朋友。


晚上聽了一首詩說的是生活中,所有繁雜瑣事,皆是人生修行。讓自己心智成長處于ing狀态,隻要開始就一點也不晚。


把詩分享給你,願今天明天後天的每一天你都能開心快樂。


《回歸狂野》 作者加裡·斯奈德


我們都是“現實”的門徒

它也是一切宗教的先師

現實眼光告訴我們

把握每天的24小時


好好幹

别自憐

在寒風冷冽的早晨

在佛堂裡獨守清風古卷


這和将孩子趕到車裡

送他們去搭校車一樣難


兩者沒有好壞之分

都是一樣的單調枯燥

其中都體現了重複的美德


我們生活中 處處充斥着

重複 慣性 以及它們帶來的好處

比如 換過濾器

擦鼻子

去開會

整理花園

清洗餐具

檢查油箱油量


不要以為這些小事

耽誤了你的大事

這樣的瑣碎雜事

并不是我們幾欲逃離的

妨礙我們修習的障礙


修習使我們“上路”

而這些繁雜瑣事

其實就是我們的路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