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鍋父母該背嗎

...

6ee60001d0e3b83b87be.jpg

...

image.png

原生家庭這個詞是怎麼走進大衆視野的,我不知道。隻知道,随着電視劇《都挺好》的熱播,原生家庭這個詞成為爆款。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建議,在社區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适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作為老師。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随學生檔案入學。此提案的出現,原生家庭再次熱搜。這樣看來,原生家庭還真是一個“熱搜體質”。

對于這個提案,褒貶不一。持證上崗在我看來,要看這個證的側重點在哪方面。如果仍是從“力”出發,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心”出發,每個人在為人父母前都做好自己的内心的整合,才是問題解決的正道。

輸入“原生家庭”四個字,網頁中關于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相關資訊撲面而來。而相關書籍一欄,看上去也不是很美麗。

而作為原生家庭的土著居民,原生家庭的創造者——父母,責無旁貸,背起原生家庭的鍋。隻是,我卻總在想,原生家庭的這個鍋,父母該背嗎?該背多少?

初為父母,無人會告訴你父母該如何做。為人父母的經驗一是來自于血脈的本能,再就是自己父母的傳承。即便曾千百次的下定決心,“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會這樣”,可面臨這個全新的小生命,面臨一個全新的課題,我們也隻能先從模仿開始,何況還有潛意識這個強大的助力。就這樣,模仿、摸索、學習、成長,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是心理與生理,我們則更多是心理的一次重生。即是重生就會有痛,而不幸的是這個痛不僅僅烙在我們身上,也烙在了我們最不想傷害的孩子身上。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曾經,我也深以為然,想着父母如果都拿證上崗的話,是不是就問題解決了。然而時至今日,走在心理學的路上,學了太多的家庭教育的理論、方法後,我卻發現,證書針對于家庭教育,治不了本。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内心,力有餘而心不足。

《父母的覺醒》作者薩巴瑞博士認為,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父母隻有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唯有覺醒的父母才能幫助孩子擁有最佳的命運軌迹。

正如有網友說父母不是一個職業。因此也不是拿一個證書,學一門技術就可以的。教育是從心的,因此父母的成長也要從心,首要的是父母意識的喚醒,父母的自我成長。父母需要學習,這是毋庸置疑的,隻是如何學習,學習什麼卻是需要用心思考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