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本書】《後資本主義生活:财富的意義、經濟的未來與貨币的時間理論》
【基本介紹】
《後資本主義生活:财富的意義、經濟的未來與貨币的時間理論》,作者【美】喬治·吉爾德,譯者蔣豪,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12.6萬字。
喬治·吉爾德,著名經濟學家,風險投資家、未來學家,被譽為“數字時代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知識與權力》(2013年)、《後谷歌時代:大數據的沒落與區塊鍊經濟的崛起》(2018年)等書。
吉爾德在《後資本主義生活》此書中,以信息論為基礎,提出了一個解釋資本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學新理論,用四句話概括就是:财富就是知識、增長就是學習、貨币就是時間、信息就是意外。
圍繞這四個真相,吉爾德在《後資本主義生活》一書中,用一系列真實數據和理論推導,重新探讨了财富、增長、認知、社會運行邏輯等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出現的所有“資本主義”一詞都可以用“市場經濟”安全地替代;所謂“後資本主義”,是說資本主義演化到了一個很高級的階段,過去的理論——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觀念——已經不适用了,吉爾德的新理論是對舊觀念的颠覆;吉爾德默認自己的讀者是美國人,他的這些觀點主要适用于發達國家。
【撷取摘要】
以下摘要中,前4則摘自萬維綱的推薦序《明月與故鄉》、王巍的推薦序《智能時代:從知識财富、時間到想象力》;其他摘自作者《後資本主義生活》正文和結語部分。
1.
過去的理論認為,隻有物質财富,也就是某種實體的東西,才是财富。吉爾德稱之為“唯物主義迷信”。
吉爾德認為,财富就是知識,實體根本不重要,那些“虛拟”的東西才是财富的本質。
一旦你意識到真正的财富不是物質,而是附着在物質上的信息,用吉爾德的話說就是“知識”,你立即就會發現資源其實是無限的。如,1975年标準普爾指數500強公司的總資産中隻有17%是無形資産,而2022年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90%。
2.
“資本”并不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因素。吉爾德的叙事裡沒有資本家,隻有“企業家”。
吉爾德說,驅動企業家做事的不是物質激勵,不是貪婪,而是創造,是想象。
張維迎在《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中說,企業家的決策并不僅僅是出于科學和理性,他們最重要的決策是出自直覺和想象力。用吉爾德的話說,企業家是在輸出“神谕”。
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知識不是某個技術細節,而是“市場是否接受這個産品”。這個知識不能僅僅通過邏輯推理得來,你必須投資、組織生産,到市場上嘗試,經過冒險實踐才知道答案。
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家是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尋求知識的人。
3.
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官員都是保守的,做事以不出錯為第一要務,他們的主要任務不是創新。
美國科技創新厲害并不是因為美國政府做對了什麼,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沒有做什麼。
新知識隻能靠企業家在實踐中探索,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生成方式。在這個意義上,市場經濟的關鍵不僅僅是讓企業家互相競争,從而使商品價格下降,讓消費者受益——市場更大的作用是企業家有探索的“自由”。
簡單說,經濟活動的主動性應該由企業家發起。政府的作用,在吉爾德看來,則是确保企業家可以心無旁骛地探索。吉爾德在《知識與權力》書中說,借助信息論的語言,企業家增長了系統的知識,所以提供了“熵”(信息就是意外),政府應該保障經濟環境是一個“低熵通道”,做好後勤支持。
企業家負責制造驚喜,提供劇情的不确定性,政府負責确保舞台的确定性。
4.
最近一百年來,知識與信息正在取代資本而進入當代經濟的主導力量之列,人工智能更是加速了這個新的産業革命。一大批思想者和學者都将知識與信息作為資産與财富的基礎。
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與技術資源,甚至人工智能資源都不再成為有限的約束,唯一的就是一去不複返的時間約束。因此,所有經濟活動和效率與成就都必須在時間的尺度上定位,包括财富、學習和社會增長都嚴格遵循時間的檢驗。
經濟學是解決資源稀缺下的激勵與财富分配的學問。當資源不再稀缺,激勵已經轉向,财富内涵擴充後,經濟學的方向也會大幅調整。
按吉爾德的立論,在數字與知識經濟的背景下,貨币這個資本主義的支付工具在後資本主義社會已經失去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和儲藏财富的意義,可以内化到不需單獨存在的階段了。用貨币這種可以人為操控的傳統尺度勉強代表多重内涵和定義的時間價值,如同用古代蠟燭的數量來比拟電燈的強度一樣,反而有更多的歧義。
以色列的曆史學家尤瓦爾·諾亞·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一書中指出,人類祖先想象不存在之物的能力是文明的關鍵,未來更是如此。想象力是人類生而俱來的天賦能力,從原始部落到工業革命,乃至當下的未來選擇,都是先有想象力,才有願景藍圖,才有創新的成就感和财富上的激勵。
5.
在經濟學的信息理論中,價值來源于數量。學習曲線表明,數量驅動學習;相應地,知識創造财富。正如托馬斯·索維爾所言:“經濟交易是知識的購買和銷售。”
比如,矽經濟。正如因摩爾定律而聞名、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矽器件的主要發明者之一的戈登·摩爾所觀察到的那樣:“芯片的矽、氧和鋁是地殼中最豐富的三種元素。”它們像土一樣便宜,因為它們就是土。半導體和光學産業的幾乎所有價值來自它們所蘊含的知識,來自積少成多的學習。簡而言之,推動這個價值100萬億美元的世界經濟的因素,與物質稀缺無關,也無關金錢本身。這一切都與知識有關。
意外是新信息的真正定義。正如香農所意識到的,在大多數通信中,隻有令人意外的、不可預測的部分是必要的。新的信息,即我們需要學習的信息,是意外的信息。
正是知識和來自意外信息的創新,将自然界豐富的物質,比如食物和纖維、燃料和礦石,轉化為财富。
後資本主義生活,是一個僅受終極資源----人類知識和創造力的範圍----限制的經濟;或者換句話說,它是一個随信息和知識的擴展而産生的超級豐盈的經濟。
6.
近幾個世紀的經濟增長不是通過掠奪“自然”資源實現的,而是通過再生這些資源;不是通過積累物質,而是通過用思維替代物質;不是通過浪費能源,而是通過更巧妙地利用能源。我們積累财富的方式不是從地球上偷取,而是通過增加人類的知識儲備。正是人類的智慧創造了經濟增長和财富。
當其他一切變得豐富時,時間是唯一稀缺的資源。時間是衡量生産力、經濟價值和豐富程度的終極标尺。
時間價格認識到,貨币僅僅是将時間的稀缺性轉化為交易和估值的工具,即标記化的時間。在這不可逃避的現實之外,價格是主觀的。時間價格衡量方法可以轉化和澄清幾乎所有的經濟計算和假設,從經濟增長率到債務負擔的分量、不平等程度、大氣二氧化碳的影響,再到真實利率水平。
7.
自由主義者尋求一個最小政府的國家,供給側經濟學者尋求一個審慎仁慈的國家,社會主義者尋求一個科學管理的國家。從美國到中國,所有人都同意經濟是通過給予民衆獎勵和懲罰來運作的。
資本主義的批評者和幾乎所有的捍衛者都認為,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激勵體系。大多數像經濟學家将資本主義視為一個由物質獎勵和懲罰驅動的機制:人類是經濟人,基于快樂和痛苦的享樂主義計算,理性地計算自己的利益。
激勵模式意味着經濟學的問題在于激勵人們創造财富,而不是使他們有能力這樣做。通過将資本主義主要視為一個由物質獎勵和懲罰驅動的激勵系統,現行經濟學忽略了真正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即創造力、知識和學習;并且,它沒有提供簡單的方法來回應批評者對貪婪的指責。
擴大财富——使許多人受益——取決于知識和學習,而不僅僅是激勵。在資本主義下,資本不是流向那些能夠最好地花費資本的人,而是那些能夠最好地擴大資本的人。
現代經濟學家往往忽視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經濟發展。信息論推動了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高科技革命。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克勞德·香農發展起來的信息論的關鍵,在于将内容與載體分離,也就是将信息與傳輸它的工具分開。它需要一個低熵(可預測的)載體來承載高熵(不可預測的)的信息。
8.
吉爾德說,學習曲線是資本主義增長中最基本的事實,我研究過的最強大的學習曲線就是被稱為“摩爾定律”的學習曲線。
每個生産過程都遵循學習曲線。在亨德森的學習曲線理論中,産量至關重要:産量累積翻倍帶來效率提升,會使成本降低20%至30%。但是,缺乏衡量更多産量能夠以多快速度生産的标準。摩爾定律展示了學習曲線在時間上的運作方式。然而,時間周期可能會有所變化。從1915年開始,汽車産量不是在18個月内翻倍,而是需要60個月,然後過60個月才能再次翻倍。
經濟學不再是研究稀缺的陰郁學問,而是成為豐盈的促進者,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及時加速學習。
經濟政策的可靠性不在于它是否增強了激勵,而在于它是否加速了學習。當信息迅速生成并能夠自由流動時,學習就會加速。市場是有用的(也就是說,市場産生信息),隻要被允許作為驗證的場所。通過利潤的形式,市場為有效的臆測增加資本,并通過違約和破産來減少資本。當有效的臆測積累成為知識儲備時,國家的财富就增長了。
9.
監管機構保證市場結果的種種努力,抑制了意外,屏蔽了信息,阻止了知識,從而摧毀了财富。監管機構選擇某種能源作為赢家,或者為大型銀行提供免費保險,抑或以其他方式幹預市場,會扼殺實驗并限制學習。
信息始終獨立于其物理體現或載體。載體的價值僅在于它能記錄和傳輸信息,而真正的價值則在于信息本身。
學習是一個由意外信息主導的實驗過程。正是通過超越我們已知的範圍,我們才能獲得知識。否則,每一次所謂的進步都将被證明為一種簡單的重複。追求和發現是經濟知識和财富的核心。
10.
互聯網現在是世界上大部分知識的低熵載體,因此也是其财富的載體;互聯網是傳遞充滿意外的信息的無意外通道。
信息互聯網的時間價格暴跌,使得時間和空間崩塌,以此來衡量,它似乎讓原子世界黯然失色。
認為風力發電和太陽能電池的能源之所以廉價,是因為它是自然賦予的,這種想法是妄想。自然充滿了無盡的能量,隻要它停留在原地,它就是免費的。重要的是,它始終能夠按時以容易得到的形式傳遞到使用地點。
貨币是标記化的時間,是可互換的時間,擺脫了它代表的生産、運輸和加工的方式和手段。
時代總是用材料來标記,比如石器時代或青銅時代。過去的一個世紀可以被稱為矽時代。現在我們正在邁進一個新的碳時代,一個完全由新知識構成巨大财富的碳時代,由學習曲線推動不斷進步,并以标記化的時間作為貨币來衡量。它關乎人們創造新資源,而非人們消耗和浪費“稀缺自然資源”。
我們呼籲一種新經濟學,即信息時代的信息經濟學,價格與學習曲線、時間和豐富生産相聯系。這才是真正的世界經濟。
11.
為什麼使用時間來衡量豐富度的變化好于使用貨币?
第一,時間價格包含比貨币價格更多的信息。因為創新降低了價格并提高了工資,時間價格更充分地捕捉了有價值的新知識的好處。僅僅關注價格而不關注工資,隻能講述一半故事。時間價格使得我們更容易看清整個畫面。
第二,時間價格超越了将名義價格轉換為實際價格所涉及的所有複雜性。時間價格避免了主觀和有争議的調整,比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GDP平減指數、隐含價格平減指數(IPD)、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和購買力平價(PPP)。時間價格使用每個時間點的名義價格和名義小時收入,因此不需要通貨膨脹調整。
第三,時間價格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貨币計算任何産品。這意味着你可以比較1850年法國面包的時間價格和2021年紐約橙子的時間價格。分析師還可以自由選擇各種小時收入率作為分母來計算時間價格。
第四,時間是客觀且普遍的常數。國際單位制(SI)已經确定了七個關鍵度量單位,其中六個在某種程度上都與時間的流逝有關。作為宇宙中唯一不可逆轉的元素,由熱力學熵賦予方向性,時間是所有測量值的最終參照框架。
時間無法膨脹或僞造。它既是固定的又是連續的。每個人每天都有完全平等的時間,都是24小時。正如托尼·史塔克在電影《複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對霍華德·史塔克所說:“金錢永遠買不到一秒鐘的時間。”上述四個原因使得使用時間價格來衡量資源豐富程度比使用貨币價格更為優越。時間價格優雅、直觀且簡單。時間價格代表了我們在生活中購買物品所付出的真實代價。
12.
貨币是一種商品嗎?
貨币專家們幾乎都陷入了一個誘人而簡單的、具有誤導性的謬論:貨币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商品。貨币是一種有形的東西,因為其物理特性和稀缺性而具有價值。
貨币作為經濟學中的關鍵指标和信息載體,隻有在其價值根植于時間的程度上才可靠。時間作為宇宙中唯一不可逆轉的現實,由熱力學熵賦予方向性,免受複制、僞造或儲存的影響,是所有價值最純粹的參照點。
從最根本上說,貨币就是時間,當其他一切變得豐富時,時間仍然是稀缺的。作為宇宙中唯一不可逆轉的元素,時間由熱力學熵賦予了方向性,因此它是所有價值的最純粹的參照點。
在經濟學的信息理論中,知識最終是由時間來衡量的。時間通過學習經過驗證的新知識來衡量财富的增長。學習隻有在時間的推移中才有意義。除非學習正在進行,否則貨币将失去價值,經濟将陷入過去。
13.
信息世界的十二法則:
1-稀缺法則:稀缺是可衡量的,終極就是一無所有。稀缺約束了一個經濟模型,目的是得出一個可計算的确定結果。視經濟學為關于稀缺的科學,會不當地抑制後資本主義生活,并使之合理化。
2-豐盈法則:豐盈是根本無法計算的,終極就是接近零的價格,這完全超出經濟學的範疇。随着豐盈變得更加廣泛和重要,就像空氣、水和矽,它們變成了經濟上看不見的外部性。它們為後資本主義生活提供了積極樂觀的道路。
3-财富法則:财富就是知識。物質的原子和分子是無限的,處于布朗運動中。隻有知識真理才是穩定的和可持續的。
4-知識與時間法則:若能超越時間,一切都是已知的和确定的。時間的流動帷幕促使新的學習,并以知識來衡量。
5-貨币法則:貨币就是标記化的時間,在交易經濟中用于實現互換。
6-傳播知識:為了增長,知識需要力量。随着知識的擴散,力量必定也擴散開來,财富随即增長。
7-增長法則:增長就是學習,通過學習曲線來判定。這種學習通過節省的時間來衡量,并通過市場來證明失敗或獲取利潤。
8-資本主義悖論:你隻能保留你所奉獻出去的東西。儲蓄隻有在與他人合作的投資和奉獻中才有價值。
9-信息法則:信息就是意外,由克勞德·香農定義為“熵”。信息是秩序、規律和模式的反義詞,而秩序、規律和模式為高熵信息提供低熵載體,為創造力提供平台。
10-赫希曼的創造力法則:創造力總是讓我們感到意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創造力,政府的計劃仍會奏效。
11-蒂爾的壟斷法則:所有企業都追求壟斷,并根據實現壟斷的程度判定是否成功。創新是從零到一。一旦創造出來,它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以“一對多”的方式傳播。
12-世界等級法則:人類是模仿其造物主的創造者。
14.
信息時代繁榮經濟的十條當做或不當做:
1-讓政府保持規規矩矩并可預測,讓其成為一個低熵的承載者,而非一個不可預測的高熵操縱者。
2-讓貨币像時間一樣可預測、不可逆轉、無欺詐和可互換。
3-允許破産和失敗。這為新的創造打開了未來之門。
4-促進實驗活動(加密貨币、碳基發明、新商業模式),但不要預先确定或補貼結果。
5-支持貿易和交換,通過知識和權力的分散,擴大機會和創造力。
6-不要控制價格。價格是擴散信息和知識的寶貴途徑。價格管制會持續失敗。
7-不要給出保證。信息、知識和學習的定義就是熵和意外。政府的保證扼殺了發現和意外,抑制了學習。
8-不要對現有的經濟權力結構進行補貼。現在存在的東西已經過時了。
9-不要與不确定性鬥争——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如果你讓它發生,它會比你想象的更好。
10-切記,你并不掌控一切。
【寫在最後】
《後資本主義生活》是吉爾德的最新力作,也可以說是他思想集大成之作。
全書共有14章,主題分别為後資本主義生活、貨币就是時間、經濟人神話、增長就是學習、财富就是知識、物質信息、新的石器時代還是新的碳時代、經濟學不是計算原子數、綻放豐盈、金融瘋長、銀行家的困境、貨币是一種商品嗎、比特币資本主義、信息論與經濟學。其中第8章“經濟學不是計算原子數”、第9章“綻放豐盈”是由吉爾德的朋友蓋爾·普利寫的。
本書圍繞“财富就是知識、增長就是學習、貨币就是時間、信息就是意外”四個基本理念來展開,而它的結構相對是比較松散的。從每章的主題來看,有一定的獨立性。
我重點學習了吉爾德提出的這四個基本理念。最初乍一看,覺得這四句話真有點反直覺。閱讀學習之後,發現對這四句話稍加拓展,可以這麼理解:①财富的本質不是稀缺物質,而是知識。每個國家、每個人都隻能從他所知道的東西中獲利;②增長的動力是學習。經濟增長是度量學習的标尺,體現在整個經濟過程的學習曲線上。③貨币是固定的、标準化的時間;當我們花錢的時候,我們花的是我們的時間,确切地說,是我們花在積累金錢上的時間。時間才是最稀缺的貨币。④已知事件之外的信息才有價值,管控遮蔽了信息的價值。經濟學無關秩序和均衡,而是關乎創造力的,由擾亂、無序、經濟增長和意外來判定。
總結一下,在《後資本主義生活》中吉爾德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經濟學理論,并提示了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其中,創造财富的是知識,經濟增長靠的是學習和創新,創新需要意外,經濟價值有了終極的衡量标準----時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