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之路

文/銘悅

...

光影


前兩天,女兒回來說到一個話題。我想了一些,整理出來。僅以此文獻給女兒有趣的童年,紀念摸爬滾打的育兒之路。

娘倆在看似緊張的高三季,吃飯時随意閑聊些,學習之外的話題。她聊着她的美好,我看着其他的意思,各持己見的想法。

“媽媽,今天體育課,我們在操場上欣賞了一個特别的風景。”

“啥呀”

“你知道嗎,我們操場上有架鋼琴,榮佳麗和幾個女生一起,點啥歌彈啥曲子的樣子。青春洋溢的場面,和盡情歡樂的瞬間,真的很美好。”

“哦,确實是,不過你學的古筝也可以。研究研究彈彈流行歌曲,彈出來味道别有一番哦。”

“嗯,我以後自己掙錢了,也要去學鋼琴。”

“為啥啊,是覺得鋼琴的聲音,有懸梁環繞般的空靈嗎?”

...

早餐


“媽媽,你那時候為啥給我報古筝啊?”第二天,我們繼續談論着

“哦,古筝挺好的,你看媽媽喜歡《高山流水》。學它之後,你也喜歡是不是,那個曲子彈出來,還那麼好聽。現在國家重視文明,這個傳承千年的樂器,彈奏出的旋律,特别而美好,是吧。”

坐到女兒身邊,陪着她繼續聊

“你當時是不是希望我學了它,高考的時候有加分”女兒問

“這倒沒有,媽媽隻是想着給你學個能陪着你的興趣,哪天不開心了,可以去彈些曲子,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這個思想的來源是媽媽上高中的時候,有個同桌。叫啥名字,媽媽真記不得了。不過,她父母好像是啥教育局的,生她時年紀比較大,所以也特别疼愛她,給她學了10年的鋼琴。如你所看到彈鋼琴的手,白白的細細長長的。”

“其實,你學了古筝,以後自己學其他的,也沒有啥問題。觸類旁通嗎,以它為橋梁。如果不去學其他,把古筝往深裡研究些,也可以啊。再看現在《中國好聲音》等音樂賽事中,用古典音樂來現場點綴,效果反而更好不是嗎?”

...

中國好聲音(13期)


一個容易上手的樂器之路☞

十幾年前,悅還是那麼蹦蹦跳跳着,經常帶她外面逛哒逛哒。也戲曲性的将這個遛娃的過程稱為“放羊”,年輕的父母。總是拿些逗趣的稱呼,诠釋着生活的氣息。

幼兒園在學校裡學些興趣,發掘這孩子有那麼些韌勁。上小學了,繼續報了拉丁舞蹈興趣班。濱湖區少年宮,設置在育紅小學學校裡面。除了我來回接送與等待外,那時家裡好像沒有其他人願意這樣。這樣堅持了兩年,孩子也學了些。

“怎麼辦呢,要給孩子繼續學個興趣,自己還要兼顧正常的上班掙錢。”這是那時候,作為一母親,育兒方面面對的棘手問題。周周轉轉,跑到無錫市少年宮,考慮離家近些。找了當時教拉丁舞的老師。當時女兒已經上兩年級,按照拉丁舞老師的說法。算是大齡學童,好在女兒有些基本動作。老師也算勉強答應收她。而接送她的實際問題,依然是沒法解決,隻能選擇默默的放棄。

巧合的事,正好在小區旁邊無錫市工人文化宮裡。每天有傳來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等樂器的靡靡之音。走到裡面看是有個叫“無錫和聲音樂學校”,的興趣班培養學校。走廊裡有貼着海報-“讓音樂陪伴孩子,開啟另一扇窗。”

“是啊,讓孩子學個樂器的想法,就那樣産生了,靠着家 ,實在沒人接送時,她自己也能過去。”

“選擇啥呢,好點是鋼琴,而買架鋼琴對裸奔背着房貸壓力的小夫妻,着實困難了些。其次,選擇古筝,從古筝的價格和課時的費用,是媽媽的能力範圍能應對的事情”

學筝是一件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個五音不全的媽媽,陪坐在課堂上。人模狗樣的聽着老師上課,再分化些内容給孩子。從戴指甲到認識線譜,現在想來,倒是有些意思。

“孩子,指甲帶着手指尖,到時候手指也會成蘿蔔型,好看也有福氣哦”媽媽對孩子,總有些善意的謊言,如同我開始的這般。

第一次,戴古筝指甲片,用膠布綁在手指尖。經過一節課的練習,手指尖血液不通,成了紅紫紅紫的樣子。自己也戴着指甲片試了一試,有那個被綁的難受。用力按弦,我笨拙的在旁邊試。一個勁的誇女兒,真厲害。能堅持一節課,慢慢彈出曲子,也是這樣開啟了我們的古筝之路。

/小學過程,盯着練古筝的事,倒是百般千招盡顯出來/^O^

“丫頭,放學回家先寫完作業,再練一小時古筝”電話裡我跟孩子的對話,總少不了這個

“嗯”女兒答應的爽快

下班回家的時候,樓下能聽到女兒練琴的聲音。走到樓上,看到女兒乖乖的坐在那兒練曲。曲子的旋律,愉悅了母親的内心。關鍵是看着女兒一天一個樣,彈的曲子也越來越多。心裡自然多了種欣慰和滿足。

長大後,女兒跟我說起了這個過程。當時她是算好媽媽下班的時間,然後坐到古筝前,應付媽媽檢查似的練習。母與女,就在這知與不知中,各持己見。

這樣的來回,多少天呢?很多,多的媽媽覺得是孩子認真的練了。因為每次課堂上,老師過曲,她能彈出老師認可的程度。而孩子也在這樣的監督與陪伴中,嘗盡了一年春夏秋冬的練習。有乏味,也有新曲通過練習後,自己彈出來的那種快樂。

将音樂用雙手呈現出來,父母像個聽衆似的坐在床邊,聽着,欣賞着。好像家裡有個小小演奏家似的喜悅,就連公公也會在親戚那兒顯擺顯擺。

“悅,去彈首曲子給二大爺,聽聽。”


我還是喜歡古筝版《高山流水》,當女兒彈出它來,增加了一份喜歡。多的是啥呢?

簡單說是她以後能有個自娛自樂的本事,而不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古筝考級之修,好像每種學習都有個驗證效果的途徑。古筝考級成了我們娘倆的心悸之路。

第一次考級,給女兒穿個運動款的裙子。紮個高高的辮子。她蹦我也蹦的到少年宮門口,在等待中彼此緊張。女兒有女兒的第一次,媽媽有媽媽的擔心。簡單的裝扮,讓女兒在小朋友中顯得稚嫩而樸實。

陪着她一起,站在教室的外面等候。輪到丫頭在裡面應考時,我站在外面。聽不到彈的曲子,倒是有幾分的焦急,怕她觸碰了哪個弦,過不了那個關。而當她彈完出來時,看到她也受過驚的樣子。索性不再多問考級的過程。取代的是買杯奶茶,緩和一下我倆這第一次的經曆。

再後來的考級,陸陸續續,我們那麼走着。除此之外,加了一個考前的反複練習量。兩個人在房間裡,一待就是一個半天,她彈得枯燥。我要麼站着,要麼坐着,聽着,欣賞着。

“好聽,彈的真好”這些鼓勵的話說了老久,重複了多少遍,真搞不清楚了。

…………………………………………

最後一次考級,女兒自己要求要拿個優秀,暫時告别這六年的古筝考級生涯。同時期,智能手機也有了視頻功能,我從單純的聽,也加了順道拍視頻的陪伴。她有專注的練習,也有偶然偷懶不想去對練的過程。拖着拉着,拜師學藝的,各種辦法,她坐回古筝前繼續練曲。“台上5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也成了我們娘倆的堅持的信念。

古筝之路的花絮二三,女兒學會古筝後,每年學校安排元旦彙演。小丫頭的行裝,成了我一番考驗。網上買的,還有一時沖動的,為了一次演出,我拉着她去萬達買了高出消費觀的,500塊的紅色背心小裙子。女兒,可是一百二十個不情願。而母親為愛,有時就那麼孤注一擲。

還有一次演出,老師說要化妝出鏡。這可難倒了不會化妝的母親。拽着孩子走到流行美,讓化妝師給孩子美美的化妝。而這個美美的代價,好像是800塊。買了一套流行美的夾子,算是貴重的禮物。母親給女兒,看得見的體驗。

除此之外,女兒在外面的表演,也動了全家去坐觀的力度。冷風嗖嗖,我領着孩子的外婆,坐在太湖廣場,欣賞她們的中秋晚會演奏。

一大家子給孩子捧場助威,小身影在台上盡情發揮。

最深的演奏,算是在無錫教育電視台吧。此時,先生也接受我任性培養孩子的堅持。一起坐在台下觀衆席,看着女兒在燈光下的影子。自然而然的說:“有個有光環的孩子”

回到樂器之說,有個喜歡是自己愛去學的東西。好多隻是想想而已,另一種喜歡是為了一個曲子,去培養一個興趣。當有這考級的數年經曆,帶着其他的知識,再去認識這樂器。了解它的曆代傳承,還有廣益的用處。發現些它融入到現在,流行音樂裡的演奏。其實,喜歡的樂器,和堅持練習後的樂器。發揮着同樣的陪伴,帶給自己無尚的精神食糧。

...

無錫大劇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