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不是刻闆的雕刻,而是靜觀其行,因勢而成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說到了孩子教育的問題,她自己帶兩個孩子,沒有父母和公婆的加持,老公也不在身邊,但是她一直堅持自己帶着兩個孩子,同時自己還上着班,辛苦可想而知。

她之所以不願意把孩子送回老家給公婆帶的主要原因是公婆可以養,讓孩子吃好,穿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育這方面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她甯願這個時候辛苦。

...

這個觀點可能大家都清楚,孩子要自己養,自己陪伴,但是到了實際行動上,就不是這樣了!

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孩子一周多了,她全職在家看娃,孩子想要自己吃飯,她則經常追着喂,雖然她很清楚孩子這個時候自己吃飯,可以鍛煉肌肉和大腦,但是為了不把家弄髒還是願意追着喂。

所以很多時候,陪伴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更多的在于陪伴方法是否得當。

...

有陪伴教育專家之稱的劉稱蓮用自己倡導的“陪伴教育”把女兒送入了北大。她的女兒曾經說過: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很愛玩的中等生,之所以能考上北大和媽媽對我的引導分不開,我媽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那種,更多的時候是用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學習變成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也幫我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因為用心的陪伴和養育孩子,也為了陪伴有效,劉稱蓮先後學習和報考了二級心理咨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和培訓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在育兒、助人和自助的過程中,她還把自己的育兒理念總結起來,寫成書籍,她所著的“陪伴教育”書系,銷量已經超過了百萬冊。京東網上商城

...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她的新書《與孩子并肩的人》。

最初吸引我的是清新的封面和《與孩子并肩的人》這書名,作為湊單書被我買下了之後,卻是我最先看完的,并且一拿起了就放不下的那種。

作為一個專注于孩子成長問題的心理咨詢師,育兒書籍我們家有幾百本,從純理論的到案例的,從國外到國内的,幾乎每一個流派的育兒觀念我都有所涉獵,育兒書籍看的就更多了。但是當我看到《與孩子并肩的人》的時候,我發現我找到了一本傻瓜書。

這本書上沒有寫很多高深的研究和理論,但是她的每一個觀念和方法背後卻是都有心理學,腦科學研究的支持,隻是劉稱蓮并沒有把那些實驗,拿出來當做噱頭,而是樸樸實實的就寫自己的經曆和那些确實有效的方法。

...

《與孩子并肩的人》分為: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問題應對和支持與引導四個部分,分别給當今父母最頭疼的問題給出了清晰的解決辦法。

從孩子專注力不高,寫作業磨蹭,到孩子偏科,學習興趣低下,從孩子沉迷電子産品,馬虎,走神,到幫助孩子制定發展孩子天分的規則,從如何幫助孩子學習課外輔導班,到擇校都有特别明确的方法和案例可以供大家參考!

在我看來,這本書比較适合幼兒園以上的媽媽學習,對于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隻要對照書的目錄直接找答案就可以了。

内容邏輯性很清楚,語言就跟跟一個前輩聊天一樣,通俗易懂。如果你時間比較忙,又比較浮躁,這本書還能起到清熱降火的功效,因為它不需要你去研究裡面的内容和方法,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

...

說完了書,再說說教育!這是我對《與孩子并肩的人》推崇的最大原因!

作為一個經常解決孩子成長問題的心理咨詢師,我接觸的很多父母有一個共同性,就是我們内心對孩子有一個期望,我們希望他們成為一個樣子,現實中孩子并不符合這個樣子,然後我們就開始不停的去改變他們,甚至認為他們是問題孩子。

我把這種情況叫做雕塑孩子,可是雕塑是要動刀的,孩子疼,父母也疼,效果卻不怎麼好。真正好的教育不是雕塑,而是喚醒。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

...

“看!”父親說,“以這隻石獅子來說吧,我并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喚醒?”

“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隻是将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

喚醒,多麼美妙的詞語!

面對孩子,特别是我們認為成績不好,有問題的孩子,他們就是石塊裡面沉睡的獅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内在力量,讓孩子從蒙昧中醒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和改變,無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孩子在被動狀态下的學習和改變隻是應付差事,對孩子的智力啟發、習慣培養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我們要做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