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黃昏——個人對香港經典影視和明星的亂炖
今天說點輕松的。
陳丹青,一個畫家,一個以繪畫為職業和改變命運的人。
他曾有一個演講,叫《母語和母國》。
論述國家、意識形态和語言之間的關系。
再簡化就是:處境和語言的關系,語言影響思維,而思維又影響行為。
具有長時間曆史文明的中國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朝代的語言和思維都是不同的。
有趣的是,在相同的時間内中國人同時出現了三種不同曆史遺留下的語言體系:
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中華民國;香港:清朝。
這三種語言之上的意識形态同時與西方思想相撞,體現出了不同的應應狀态。
同時,大陸保有了橫跨三代的語言和思維。
那天我說到,台灣版中國地圖還有外蒙古。
台灣應該管北京還叫北平,而香港應該在一段時期内長時間的停留在孫中山曾在此處“聚衆謀反”的意識形态下(《十月圍城》)。
觀察其間的融合和碰撞,非常有趣。
我想,陳丹青的終極主題是:什麼是中國人。
每個走在香港的街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種夾着落後和傳統的複雜感覺,總在一瞬間有曆史穿越的感覺。
香港展現了西方洗腦的全過程。
香港電影展現了資本驅動、資本的野性、文化的融合和那一個個偉光正的偶像。
跟西方世界一樣,資本主義展現了強大的生産力,催生了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需求。
香港的電影和明星們展現了人類的一個面相。
不論何時,文藝都展現了把人和現實隔離或精神升華的屬性。
豆瓣評分最高的香港電影是《南海十三郎》,電影其實大多在探讨人和處境的關系,電影的一個基本評價标準是講究人物動機的,動機來自于處境。有動機人物就真實,沒有就假,電影就爛。《南海十三郎》在講一個人的正直和家國情懷,非常感動。
中國人現在還有家國情懷嗎?我不知道。
第二應該就是《無間道》了,它在講人内在認同和外在身份的錯位,直指一個感覺:人的外在和内在究竟可以割裂到什麼程度,意圖呈現這種割裂對人産生的痛苦。電影用兩個人中翹楚去承載這個錯位,于是有了劉德華和梁朝偉間酷到炸的台詞:
劉建明:“給我一個機會。”
陳永仁:“怎麼給你機會。”
劉建明:“我以前沒的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陳永仁:“好啊,去跟法官說,看他讓不讓你做好人。”
劉建明:“那就是讓我去死。”
陳永仁:“對不起,我是警察。”
劉建明:“誰知道?”。
劉青雲在《大時代》中展現了一個主題:好人就會有好報。太多影視作品在展現這個因果,展現這種必然性,這個是人的本能精神需求。它在以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幾千年前孟子說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古人的智慧就問你服不服?現實中能做到的人不多。借以股票的形式,多年以後劉青雲在《竊聽風雲》中又與股票親密接觸了一把,展現的卻是人性中惡的部分。
之前是銀河映像的巅峰,劉青雲和杜琪峰的封神之作《神探》,個人心中的港片最佳。很簡單就是多重人格的影像化,之後是天才和瘋子那忽略不計的區别,映射出現實的虛幻。
金凱瑞在《楚門的世界》走出虛幻世界,向舊世界揮手告别的畫面讓人動容,西方思想面對類似處境的方式是掀翻和沖破,而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告訴我們“黑暗過後就會很美,”周星馳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濃重的個人風格,别人都在扮演不同的人格,而周星馳每次在電影中的出現就好像是同一個人,是那種把自己籠罩在虛幻之霧氛圍中積極向上、一步一個腳印中國人特有的人和處境的處理方式,周星馳比其他演員都更加中國化。
在《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和《國産淩淩漆》這種向上的感動和溫暖尤其明顯,他比其他演員都更加凸顯了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當周星馳在彈琴唱着《李香蘭》的時候這不是阿Q精神中積極因素的升華嗎?《包青天》中周星馳就是在用行動告訴大家“老子今天就是要做一個好人”。
在《大話西遊》中周星馳将這種中國人特有的人和處境的處理方式發揮到極緻。
直至《功夫》始終飽含這種溫暖的積極,之後周星馳的電影《長江七号》平淡,《美人魚》偏向西方思維,平淡且難笑,《西遊降魔篇》則完全是西式視聽語言和思維方式套娃一個中國故事殼的垃圾,江郎才盡。
周潤發的電影形象是港台明星偉光正的集大成之作,“啪啪啪”槍火交錯,背頭墨鏡的大哥大,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秋天的童話》裡那個麥琪的禮物,我把最心愛的手表表盤送給他,而他卻把表帶送給了我,表達二者分開必定遺憾的契合意象。
梁家輝在《新龍門客棧》裡是個“小白臉”,《黑社會》中是粗細結合的黑老大,《雙瞳》中又化身一個現實生活中好人的糾葛,去糾結于中國社會中人情和事物本身的選擇問題。他是最多變的。
王家衛的處境好像是反資本的,好像是專注于電影視聽語言本身的,專注于細膩而唯美的人類情感中,他在追尋影像美,也是最缺乏現實意義的。
成龍的電影往往凸顯偶然,就是說别人是處境下的必然,而成龍更多的是偶然下人生奇遇,就和他的成名一樣偶然。
在《精武英雄》中李連傑幹淨利索、飄逸卻威力巨大的動作表現了他在動作片中的不可替代性,就如同周星馳身上的“中國人”特質一樣,李連傑僅憑動作一項就是不可替代的。這個人充滿靈性,卻好似因不善言辭而很少參加綜藝,後來據說開始信奉佛教,探索其它的人生真相。
其他人确實星光璀璨,但對我而言也無談論的必要性了,唯一繞不過去就是四大天王,随着他們的老去,偶像們似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們的結束對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是好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