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閱讀《伊索寓言》—總結故事道理
目标導航
1.了解《伊索寓言》,閱讀經典的寓言故事。
2.感受并總結寓言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3.将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學會舉一反三。
初步領會
《伊索寓言》作者:【古希臘】伊索
書籍簡介:
作品收錄了很多短小精煉的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平民的思想感情,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大家做人和處世的道理。
知識精講
農夫和他的兒子們
有個農夫在生命快結束的時候和他的兒子們說:“我的孩子們,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讓你們知道,在我的葡萄園裡埋藏着珍寶,你們自己去把它挖出來吧!”
老人去世後,兒子們便扛起農具在葡萄園裡不遺餘力地挖掘起來。他們把園土翻遍,深入到肥沃的黑土層,并且把每一塊大泥巴敲碎,萬一裡面藏着珍寶呢!他們在園裡沒有找到财寶,但是泥土經過深翻細耙,很利于葡萄生長,那年的葡萄就長得比以往任何一年的都多。兄弟們釀造的葡萄酒也是村裡最好的,大家都愛買來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勤勞緻富的可能性比僥幸緻富大得多。(選文有删改)
知識一
總結故事道理的方法:
1.關鍵詞定位:告訴我們、說明了、教訓、道理
2.文章結尾巧提取
愛豆提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請你在原文中用“_”畫出來。
鷹和烏鴉
老鷹從高高的岩石上直飛而下,把一隻羊糕抓走了。
一隻烏鴉見到後,非常羨慕,很想效仿。于是,它呼啦啦地猛撲到一隻公羊背上,狠命地想把公羊帶走,然而,它的爪子卻被羊毛纏住了,怎麼也拔不出來。盡管它使勁拍打着翅膀,但仍然飛不起來。
牧羊人見到後,跑過去将它一把抓住,剪去它翅膀上的羽毛。傍晚,牧羊人帶着烏鴉回家,交給了他的孩子們,孩子們問這是什麼鳥,他回答說:“這确确實實是烏鴉,可它自己硬要充當老鷹。”(選文有删改)
知識二
總結故事道理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事件(主人公是誰、做了什麼、結果是什麼)。
第二步;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第三步:總結道理。
仙鶴和狐狸
一天,狐狸請仙鶴吃飯。
開飯時,狐狸端出一個很平很平的盤子,盤子裡隻盛了一點兒肉湯,狐狸說:“仙鶴大哥,快吃吧,不要客氣!”
仙鶴長着一個又尖又長的嘴巴,平底盤子裡的肉湯隻有一點點高,他根本就吃不到,隻好眼巴巴地坐在那兒看着狐狸大吃大喝。
仙鶴并沒有生氣,而是對狐狸說:“朋友,你做的飯菜太美味了,這樣,為了回報你的熱情,明天我請你吃飯吧。”
狐狸聽了,開心極了!
狐狸一大早就來到仙鶴家,過了一會兒,仙鶴端出一個長頸瓶子,瓶子很高,瓶口卻很小,仙鶴從容地吃着瓶裡的飯菜。
最後,狐狸一口都沒吃到,他快餓暈了,耷拉着腦袋回家了。(選文有删改)
愛豆提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學習收獲
《伊索寓言》—總結故事道理
原文尋找法
關鍵詞定位:告訴我們、說明了、教訓、道理
文章結尾巧提取
三步法
第一步:分析事件(主人公是誰、做了什麼、結果是什麼)
第二步: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第三步:總結道理
拓展延伸
螞蟻和蝈蝈
炎熱的夏季,一群螞蟻正在搬運食物,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肯休息。
路邊涼爽的樹蔭裡,有一隻蝈蝈正在悠然地唱着歌,他看見螞蟻這麼辛苦,覺得他們太傻了。
他問道:“大熱天的,你們不去休息,搬那麼多食物幹什麼呀?”
螞蟻回答說:“我們在夏季辛苦勞作,為的是在冬季有足夠的糧食。”說完,螞蟻背起重重的糧食走了,蝈蝈目送着螞蟻走遠,嘀咕道:“我才不擔心呢!”
冬天來了,蝈蝈沒有食物。他知道螞蟻向來很勤勞,于是想去借點東西過冬。
螞蟻問:“都到現在了,你一點吃的都沒準備?那你夏天和秋天的時候幹什麼了?”
蝈蝈驕傲地回答道:“夏天和冬天那麼溫暖,正适合唱歌,哪有時間儲藏食物啊!”
“那你就等着挨餓吧!”螞蟻說完就關上了門。(選文有删改)
随堂練習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老辦法不行了
一隻烏鴉口渴了,飛出樹林找水喝。在村中,它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訴它村子的井裡有水。
猴子走了之後,烏鴉找到了那口井,它把小石子一顆一顆銜到井裡。過了好久,還不見水升上來。這時候,猴子到井邊來打水,看到烏鴉用這種方法喝水,大笑着說:“你用這種方法喝瓶子裡的水是可以的,喝井裡的水就不行啦!”
說完,猴子打了一桶水,請烏鴉喝了個夠。
1.本文寫了_和_之間發生的事。
2.烏鴉的老辦法是什麼?請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用“_”畫出來。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