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學該準備什麼?幼小銜接弊大于利,家長培養學習習慣很重要

昨天朋友小敏在群裡發布了一個特開心的消息:閨女的重點小學搖上号了!她興奮的在群裡發了一個大紅包,說這下終于是滿意到滿意了。

她的閨女從幼兒園開始就非常的棒,經常在朋友圈能看到孩子的各種成績:跳舞拿獎了、畫畫拿到第一了、乒乓球拿到名次了、打卡古詩詞背誦多少首了等等,而且學了古筝、吉他,時不常去縣裡的演出項目上露個臉,拿個小獎之類的,用小敏的話說就是家裡的獎品都放不下了。

現在搖上号了,等于一隻腳都已經妥妥地跨進了重點初中。

群裡的閨蜜們都為她高興,有的還建議她給孩子報個幼小銜接的課程,讓孩子提前熟悉小學一年級的内容,占領制高點。

...

有的寶媽卻堅決反對,說自己家的孩子就因為這個走了彎路:提前學習了小學階段的課程,雖然表面上孩子提前進行了預習,比沒有經過預習的孩子要更能适應小學學習的節奏,但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好,反而有很多弊病:

第一、孩子學會了的東西就不願意再進行重複

孩子不會知道輕重,隻是按照自己的心情來學習,而且孩子的特點是對未知的東西感到新奇,對已經在幼兒園、學前班學過的重複的東西就會心生厭倦。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能夠對學習保持興趣,而孩子對一再重複的内容就會産生抵觸,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

第二、自認為會了不肯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踏實的學習

在一年級的時候,特别是三年級以前沒有作文的時候,拿語文數學滿分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拿滿分都是家常便飯。因為在幼兒園已經把相關的内容都進行了學習,很多孩子也是非常聰明的,沒有費什麼力氣就讓孩子拿到滿分,對自己的能力就會高估。

孩子認為學習也不過就那麼回事,而對老師要求的要按照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而認可,也就更不會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

...

第三、學習成績不穩定

沒有按照老師要求的方法進行學習的孩子,在短時期内憑着小聰明拿到的成績不會比踏踏實實學習的孩子差。這時候孩子就會變得自已為是,認為自己不學也能會,就不會一步步的踏實進行學習,養成了浮躁的心态很難糾正過來。

孩子認為自己隻是馬虎而沒有認識到是流程上沒有嚴格按照要求來進行,下次還會遇見同樣的問題。問題反複出現,而課程進度不等人,孩子就會變得逐漸不自信、慢慢開始否定我。

孩子在碰到大的挫折,才能自我醒悟,但一旦不能正确面對、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就會産生各種焦慮和自我否定,從自負的情緒滑向自卑。

但出于面子,又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指導,硬撐着說我都會、我沒有問題、我自己能解決。而家長要是性子急躁的,又不給他機會讓他調整自己的心理轉換,就會讓孩子産生天生的抵觸。反而對糾正偏差和學習不利。

...

那麼在上小學之前,到底應該給孩子做好什麼準備呢?

第一、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很多家長隻注重于課本上簡單的拼音,反複的重複讓孩子心生厭倦。其實不如把拼音融入到閱讀,為孩子選擇帶拼音的各種繪本,讓孩子通過對繪本感興趣而不斷的複習、運用所學的拼音。

這樣既讓孩子感到有收獲、又讓學習形式變得很有趣,而不是幹巴巴的一天到晚就課本上那點東西。過于單調的學習形式會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熱愛,從而産生的厭學情緒會持續到他整個的學齡階段,這種情況的産生會讓家長非常焦慮,但一時半會兒又沒法糾正的過來,所以家長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 的産生。

...

第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家長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學東西的持久性,就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任何東西都按照步驟一點點來,這樣持續有收獲,孩子就不會覺得很難,也就不會輕易的放棄。

包括大人也一樣,看不到自己的提升就很容易就放棄了,但是要是經常能有收獲,就會好很多。家長要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收獲、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幫助孩子總結通過對習慣的保持學習到了什麼,自己的成績自己記錄一下,對自己是個鞭策。

...

第三、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當家長發現孩子學習狀态是很輕松的時候,就要考慮給孩子增加點難度,防止孩子産生“這個也不過就是如此”的感覺,學東西雖然很快,但是掌握的并不紮實。

往往聰明的孩子就會很自負,産生驕傲自滿的情緒,這樣是非常大的隐患。知識的掌握是無盡頭的,隻有孩子不斷的挑戰自己的潛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正确的面對自我。

...

訓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可以采用陪伴孩子運動的方式,這樣既能幫孩子鍛煉身體、提高反應速度,又能讓孩子感到很有趣。可以采用的方式是跑步、乒乓球等項目,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遇到很多很強的對手,讓他知道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産、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