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頭-理發-美容
“剃頭佬”,是過去時代稱剃頭師傅的别号。
在我小的時候,每過一段時間,便看到“剃頭佬”便夾着用白布包紮得嚴嚴實實的工具盒,來到村莊,不急不慢地喊着“剃頭伐、剃頭伐”!在他的喊聲中,需要剃頭的人便邀請他來到自家,搬個櫈子在門口放好,坐下。“剃頭佬”便慢慢地打開包紮工具盒的白布,為你緊緊地圍在脖子上,以防剃頭時毛發掉進脖子,然後慢條斯理地在工具盒裡拿出剃頭的第一件工具:“軋剪”,便開始了他的工作,一邊“嘎嚓、嚓嘎”地為你剪着頭發,一邊有一打無一打地自言自語地聊着天南海北的奇聞轶事,在你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第一道工序。接下來便是把你的頭摁在水盆裡,清洗2-3次,畢,便進行修面。“剃頭佬”拿起剃刀,在約10公分寬、3-40公分長的“别刀布”上來回摩擦幾下,便細心地在你的兩鬓、面部等部位進行修理,經過一番精心擺弄,終于大功告成。
後來,“剃頭佬”改稱為“理發師”了,但“理發師”就不輕易地進村入戶上門服務了。
他們有自己的門店,專等顧客上門來理發。雖然有時還是手工剪發,但條件也比較的好,項目也比較的多,剃頭、洗臉、修面什麼的,還有吹風、燙發、焗油之類的,特别是坐得舒服,時間長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不适。有着上百年曆史的魏村老街的丁字街面,有一爿剃頭店,後改名為“魏村理發店”,在當時可是赫赫有名的集體單位,你如果需要洗個頭、理個發,往往要排老長的隊才能輪到,尤其到春節前,更顯示了它的生意興隆。
現如今,“理發師”又稱之為“美容師”了。
今天去了一姓劉的帥哥新開張的美容店理了個發、美個容。
門店前,旋轉不停的标志物—血脈循環使你一目了然,門店内清潔透亮、燈光通明,一張張沙發讓你急不可待地坐上一試,美容師們動作娴熟、認真工作的态度給你帶來第一好印象。靜靜的電動剃發刀給你悅耳的聲響、一次性的修面刀既鋒利又衛生、智能化的烘發機自動控制着溫度和時間,除了一整套剃、洗、修,以及燙發、焗油之外,還配上了電腦操控,和磁性會員卡,真正的現代化了。
“進去 烏頭學子,出來白面書生”。不知是誰弄了這副對子,既恰當,又有點道理。反正,誰都要剃頭、理發和美容。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