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12)

3這是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第十二封信。

寫這封信的原因,是記者在報紙上發文,指責洛克菲勒吝啬、捐款不夠多,洛克菲勒以“保持沉默,不加辯解”來應對這個指責。

洛克菲勒用抓野豬的故事,來解釋為什麼“讓我出錢比讓我賺錢更讓我緊張。”

一個村莊為野豬所害,村民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阻止這些野豬來村裡搞破壞。有一天,一個老人帶着很多木材和糧食進了村子,他說他來解決野豬的問題。

老人首先找出野豬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在這個固定的地方撒上糧食。野豬剛看到這些糧食的時候吓了一跳,但是很快就有野豬聞着香味向前,并吃了第一口。接着其他野豬也慢慢過來吃這些糧食了。

然後,老人在固定的空地上多撒了些糧食,并在不遠處豎起一塊木闆。那些野豬被吓到了,不過來吃糧食了。但是糧食的香味還是誘導一部分野豬過來吃糧食,那塊木闆好像也不妨礙什麼,其他的野豬慢慢也過來吃糧食了。老人以後每天都在糧食周圍豎起幾塊木闆,慢慢的這些木闆就形成了合圍。

再然後,老人開始在木闆外面立下柱子加固這個木闆圍起的圈,野豬就像開始一樣,遠離一段時間,然後慢慢的回來。

陷阱就這樣完成,老人出其不意的收起陷阱,那些進去吃糧食的野豬就全部被抓到了。

洛克菲勒對兒子說,“一隻動物要靠人類供給食物時,它的機智就會被取走,接着它就麻煩了。”

用同樣的道理來反觀一些人向洛克菲勒要求資助,是不是像這些野豬一樣想要不勞而獲?

洛克菲勒如果讓這些人輕而易舉的從他這裡拿到錢,那就是助長了這些人不勞而獲的心理。

洛克菲勒認為,但遇到有人來求助的時候直接給别人錢,會讓人有不勞而獲的心理,這種心理會使人“失去勤儉、勤奮的動力,而變得懶惰、不思進取、沒有責任感。”所以,他不願意理會那些讓他捐款的人,不願意讓他們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我們确實要有助人為樂的美德,但是直接給别人錢并不是在幫助人。給别人一筆錢,他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下次再遇到問題時,他依然解決不了,依然會來要錢。如果這樣,助人為樂不僅不是幫助别人,相反是害人害己。

這裡,我想到一句中國的古話:救急不救貧;還有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真正的幫忙,是讓一個人站起來,有意願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培養能力去解決必須面對的困境。

洛克菲勒說,“吃免費午餐不會使一個人步向坦途,隻能使他失去赢的機會。而勤奮工作卻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們享受成功所付出的代價,财富與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解決問題的根本,是腳踏實地的努力。

信末,洛克菲勒以一個寓言故事結尾。

一位聰明的老國王去世前,讓整個國家的聰明人寫一本智慧語錄,以這本書來照亮子孫的前程。這本語錄多次删改後,隻有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句話我們生活中也經常聽到,但是更多的理解是:得到任何東西都要付出代價。就沒有想那麼長遠,把這句話的意義延展到工作或者人生中。

如果把這個理解放到生活中,我們想要什麼,要如何去拿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如果僅僅是洛克菲勒的這句話,腳踏實地的努力,那肯定是不夠的,畢竟這是一個“勤奮無用”的時代,是一個機會貧乏的時代,也真的是一個機會多多的時代。

很拗口,是不是?

就像有人說的: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天下有便宜的午餐,至少是相對便宜。

在腳踏實地的努力之外,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也很重要,畢竟總有人想吃免費的午餐,防人之心要有。

也要保持創造力,關注與社會的溝通與接軌,去尋找便宜的午餐。


說明:此文是本文原創,歡迎轉載,謝謝!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