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光的反醒:當父輩的燈塔照不亮子代的航程

...


龍宮深處的教育困局,在當代社會不斷重演。

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東海龍王敖光一心想讓兒子敖丙繼承龍族大業,他憑借自身經驗為敖丙鋪就道路,卻差點與孩子漸行漸遠。在影片結尾,敖光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現在看來,我的經驗來自過往,未必适合你的路 ,你還需要有自己的選擇。”

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在現實裡,部分家長和老師常常背離這一理念,将自己的經驗和意志強加給孩子。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依據自己的人生閱曆為孩子規劃未來,從興趣班的選擇到職業方向的設想,都一一安排妥當。他們認為自己走過的路足夠多,經驗足夠豐富,能為孩子避開所有的荊棘坎坷。這種經驗移植看似安全穩妥,實則是對生命獨特性的粗暴抹殺。就像被困在深海囚牢的龍族,看似受困于天庭枷鎖,實則被自己的恐懼與執念所囚。父輩的經驗之談,在劇變的時代浪潮中,正從導航儀退位為參考書。同樣,在學校教育中,有些老師也傾向于用既定的模式去塑造學生,追求整齊劃一的标準,忽視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有着自己的生長節奏和方向。一味地用經驗去束縛他們,就如同給種子套上了模具,限制了其自由生長的可能。孩子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他們生活在與父母、老師截然不同的時代,面臨着全新的機遇和挑戰。過往的經驗或許能在某些方面提供參考,但絕不能成為限制孩子發展的框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在探索和嘗試中去尋找自我,去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所在。如果總是被經驗牽着走,他們就會失去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變成隻會遵循指令的“機器”。

敖丙的成長軌迹撕開了經驗主義教育的裂痕。當他在命運轉折點上選擇背離父親的規劃時,這個戲劇性瞬間恰恰印證了存在主義哲學的真谛:人永遠是他自我創造的産物。每個生命體都攜帶着獨特的基因密碼,正如深海熱泉口的管狀蠕蟲能在劇毒環境中蓬勃生長,當代青年也正在父輩難以想象的數字原野上開拓新大陸。馬斯克少年時對計算機的癡迷若被傳統經驗壓制,又何來今日的太空探索?

那麼,如何才能在教育中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讓他們自由成長呢?首先,家長和老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自主選擇的權利。要認識到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其次,要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支持和引導,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替他們包辦一切。最後,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沒有過多壓力和束縛的氛圍中,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像影片中的敖丙,在經曆了一系列的事情後,最終有了自己的選擇,也讓敖光認識到了尊重孩子選擇的重要性。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也應該放下自己的經驗包袱,讓孩子勇敢地去走自己的路。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屬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翺翔,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育覺醒的本質是生命權利的回歸。敖光的頓悟恰似一劑啟蒙良方:拆除經驗的藩籬,讓年輕生命在試錯中生長出屬于自己的铠甲,就像黃河在壺口收束後的奔湧,真正的成長永遠需要自由舒展的空間。

站在傳統與現代的十字路口,敖光的背影給當代教育以深刻啟示。當我們把經驗的傳授從"必須遵循"轉變為"可供參考",當父母的角色從人生導演退位為觀察記錄者,教育的真谛才真正浮現:它不是模具與産品的機械複制,而是園丁與種子的生命對話。在這個黑天鵝頻現的時代,或許唯有放下經驗的執念,才能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出超越時代的璀璨光芒。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