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魏的歷史進程爲例談談中國歷史上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關係?
題目:
以北魏的歷史進程爲例談談中國歷史上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關係?
解答:
總體上來說,在農耕民族熱兵器發展完全之前,主流是遊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掠奪和入侵,也就是野蠻對文明的取代,和不斷被同化的過程.
就中國歷史而言,可以以北宋的靖康之變爲界,之前遊牧世界對於中原的心情還是很尊重的,說句不太恰當話就是不止咱們自己認爲自己是天朝上國,其實遊牧民族在骨子裡也是這麼認爲的,而且覺得自己稍微有些漢化就自稱中華,還鄙視同族中的不漢化者,其中表現最爲明顯的就是南北朝是的鮮卑,唐代的回鶻、日本,宋朝的契丹還有後來稍晚些的李氏朝鮮.
以北魏鮮卑爲例,在武力征服中原之後,一開始還是行草原之法,鄙視漢族士大夫,甚至以屠戮中原人士爲樂.但是就像現在的暴發戶一樣,一旦稍微有點錢財,就開始追求風雅,實際上就是附庸風雅,但是胡二代和胡三代就不一樣,他們出生在中原,又受到很多漢族式的教育,所以在心理上就比較容易漢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這樣.
歷史上人們談論更多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但是我認爲,其改革有相當大的失誤之處,表現在一下幾點:
1.就是割裂的本民族的歷史與傳統,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尚武之風與樸實之氣;遷都改革之後,居住在中原的鮮卑民族奢靡之風很快興起,也變得越來越怯懦與奸猾.這種情況在孝文帝活著的時候還是有所收斂的,但是孝文帝駕崩之後,後世帝王就無力震懾了.
2.分裂了民族內部的凝聚力,後來爾朱氏製造河陰之變是留守北方的鮮卑族集體憤怒的發洩,也造成了後來北魏的分裂.
以上兩點直接導致了中國的分裂期延長了好幾個世紀,也造成了北方的又一次分裂,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北方的漢人重新掌權,讓統一的事業由漢人政權完成.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胡虜無百年之運」,可以說是歷次遊牧民族入侵的寫照,占領中原,如果不漢化就得回到草原上,如蒙古;要麼就是漢化,如諸多少數民族那樣,淹沒於漢族之中.
在靖康之變前,所以的漢化胡人都是完全撕裂自己的歷史與傳統,完全漢化;但是靖康之變後,隨著胡人對於漢族觀念的變化,具體來說就是由盲目崇拜變爲理性的吸收,以海陵王都燕京爲例,在漢化的同時就保持大量本民族的歷史傳統,在這一點上,後來的滿族做得更徹底.究其原因,除了遊牧世界本身的發展使之與中原地區的差異縮小之外,更重要的是漢族地區本身的發展停滯,特別是北宋之後.兩方面的原因使遊牧世界對待農耕世界的態度也由高高仰視,變得稍微仰視,以至於到後來的完全鄙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