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課哈!寓言四則的三四大題

題目:

第三十課哈!寓言四則的三四大題

解答:

1.《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讚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幹的.
2.《塞翁失馬》
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們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家的馬不知什麼緣故逃到胡人那邊去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幾個月,他那匹馬(竟然)帶領著一羣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禍害嗎?」家裡有的是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有一天)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這難道不是福氣嗎?」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進了長城,壯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絕大多數都戰死沙場.他兒子就因爲腿瘸的緣故(沒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一、分篇說明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這篇寓言的諷刺意味極濃.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間受尊重的程度,於是化作凡人來到雕像者店裡,雕像者說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極爲難堪的話.希望和結果的矛盾,是本文諷刺性之所在.
課文寫法很巧妙.一開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來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到後來,作者才用「心想他身爲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祕密.其實無須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試探方式也可見分曉:他首先問宙斯雕像的價錢,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價錢不高,因而又「笑著」問赫拉像的價錢.兩問之後,他似乎已經有把握勝過所有的神了,最後才問到自己的雕像,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2.《蚊子和獅子》
這篇寓言的藝術風格跟上一篇不同:儘管也有諷刺的意味,但側重在引起人們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蟲子,卻敢於向獅子挑戰.它的挑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看出對方的力量在於「用爪子抓,牙齒咬」,但它會飛,能避開;對方「鼻子周圍沒有毛」,這是它最合適的攻擊點,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這正是以我之所長,攻敵之所短,結果自然是蚊子戰勝了獅子.但結尾是頗有諷刺性的:戰勝了強大敵人的蚊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網上,哀嘆自己將被吃掉.這厄運的到來是意外事件嗎?值得人們深思.
3.《智子疑鄰》
課文開頭寫故事發生的背景,只用八個字.「宋」,指出故事發生的地點;「富」,是被盜的原因;「天雨」導致「牆壞」,「牆壞」又爲盜竊者提供了自由進出的條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兩個人對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築,必將有盜.」這是故事中的要害處,因爲故事的主旨不在於說明人的先見,而在於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係不同)遭到不同對待.因此,待到預見成爲事實,那富人便誇說自己的兒子聰明,而懷疑偷盜是鄰父乾的.
4.《塞翁失馬》
這篇寓言用來說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這兩句話的,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係.
故事很有名,因爲它用一連串的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爲福了;後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爲禍;最後,塞上丁壯在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徵,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爲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來自這個故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