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與理想的文章不要太短,稍微長一點,附帶一些哲理在裡面,主要講讀書的哲理,好要把「好書告訴你」這個內容加進去,也就
題目:
有關讀書與理想的文章
不要太短,稍微長一點,附帶一些哲理在裡面,主要講讀書的哲理,好要把「好書告訴你」這個內容加進去,也就是說主要圍繞「讀書與理性」以及包含一些自己的讀書感受.最好今天,
解答:
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沿著偉人的足跡前進 1995
剛才同學們熱烈的掌聲,讓我想起了86年前的一陣掌聲.84年前,也就是1911年,在瀋陽東關小學的教室里,者師問:「你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有的同學回答稅爲了當官,有的稅爲了發財,也有的說爲了光宗耀祖;年僅13歲的周恩來回答的卻是「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語驚人,掌聲四起.
人各有志.千百年來,對爲什麼而讀書,有許多不同的回答,電視連續劇《八月桂花香》中,胡雪嚴的父親胡道宏,幾十年寒窗苦讀,捱到中舉當官之日就中風而死;《儒林外吏》中,吳敬梓筆下的范進,看到自己榜上有名竟當場發癲,在他們心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世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於是,讀書當官,成了他們心中的理想,苦苦的追求,
胡道宏、范進是那麼的可笑,可悲而又可憐,相比之下,他們讀書的理想是那麼的渺小而短淺.那麼,周恩來爲什麼會樹立起「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崇高而遠大的理想呢?
我們都不會忘記,中國近代史上一頁頁屈辱的歷史:
鴉片戰爭的失敗,《辛丑條約》的簽定,山東半島的侵占,東北三省的淪陷,「東亞病夫」的屈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這耳聞目睹的事實,—樁樁烙印在少年周恩來的心坎.
岳飛的「精忠報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個個愛國英雄的事跡也深深的教育了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周恩來正是痛心於祖國的落後挨打、飽受侵略,慘遭蹂躪的現實,才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們不會忘記周恩來爲實現他的理想而刻苦讀書的歷歷往事:
圖書館,他專心孜孜,如饑似渴;旅行途中,他爭分奪秒,不知疲倦;
「大江歌罷掉頭東」,他東渡日本,爲的是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他遠涉重洋,赴法勤工儉學,爲的正是中華之崛起……
讀書,他不滿足於學校,他投身社會,深入羣衆,向工人學習;
讀書,他不滿足於國內,他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爲中用……
讀書,周恩來不僅掌撮了豐富的知識,爲以後的革命工作打下了豎實的基礎,也讓他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更堅定了他的共產主義信念.
踏著偉人的足跡,回首歷歷徑事,我們激動不已,面對現實,我們不禁感慨萬千.時下,教授下海,學生也下海.大學生下海,中學生小學生也下海.有些學生退出象牙塔的教室,占據商品琳琅滿目的三尺櫃檯,儼然一個精明的大老闆;還有些學生60分萬歲不虧本,80分驚喜要紅包,還美其名曰有商業頭腦,一切向錢看.他們跟年少的周恩來比,真是相差太遠了.
志當存高遠.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動力,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有了恆久的精神動力.那麼,我們又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呢?
大家都清楚,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均收入、綜合國力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應當成爲我們共同的理想.
然而,中華之崛起、民族的強大,光靠理想是不夠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的建設者,作爲跨世紀的新一代,我們應當刻苦學習,爲真正實現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同學們,讓我們沿著偉人的足跡,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奔向二十一世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