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語文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題目:

如何在語文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解答: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談學科滲透積極心理教育

如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當代的青少年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承受各種挫折和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的途徑有很多,其中利用語文學科教學來滲透心理教育也不失爲一個好途徑.同時,國家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中明確地提出了要培養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一代新人.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課程除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外,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先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 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自身的素質對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思想觀念,要對同學們一視同仁,把愛撒到每一個角落,與每一個同學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課堂上,要給每一個同學傳遞積極的期望,更要給「問題學生」多一些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遞「你很優秀」的信息,這樣不僅使他們心悅誠服地進行自我重塑,視線自我教育和自主發展,從根本上去消除學生的心理、情緒和學習障礙.
二、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
1 、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語文學科是語言教育和情感體驗的結合.無論是從工具性還是從人文角度考慮,語文教學中都離不開情感教育.因此,在這些文字作品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還必須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
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的智力價值和精神價值,輕鬆自然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既有意義又有興趣,同時,利用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特點如人物、事物等來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識,學會自我控制,培養自我發展能力.將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2、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中蘊含著大量的興趣因素,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的基礎上.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舉例,藉助多媒體手段,用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持久性,可行的有,比如,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相結合,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置身於自己喜愛的、能充分滿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動,投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去,從而真切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再造一個情趣化、生活化、交際化的學習情境,能活化語言,豐富情感體驗-
3、倡導「先學後教,自主互助」的學習方式
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主體,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提問,提倡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學生在發展認知能力的同時,不僅自信心、團隊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科魅力,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心理,容易爲學生所接納.爲此,大力倡導「先學後教,自主互助」的學習方式,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以合作的理念,科學定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民主合作關係;以互動的理念,科學促進教與學之間的「教學合一」關係.以教導學,以學促教,使不同的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層次上得到相應的發展.在教學方法的取用中,應多創造機會讓不同學習能力或者看法不同的學生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怎樣合作學習.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主性

隨著身體的發育和智力的發展,小學生的個性逐步形成,很多同學的自覺程度、毅力強度等方面有待教師引導和培養.語文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在思想內容上的滲透,還應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上下功夫.通過教育,使學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德以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和諧的完美的發展.
1、營造平等、民主、合作氛圍,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尊重學生的價值和尊嚴,關心理解學生,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感受這個內心世界,並用學生的內在參照標準去感知他們看到的外在世界,還要能傳達出學生的感受,即用一份童心去領會他們,而不是用成人的思想.語文教師在運用心理學知識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教育進行良好的滲透的同時,還必須運用心理學知識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並鼓勵他們.此外,教師還應本著教師是教育者而不是命令者的原則,在人格、權利上與學生享有同等地位,自己的觀點不能強加給學生,這樣,才能創造更加和諧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2、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堅持愉悅性、激勵性、差異性、支援性等課堂教學的心理衛生原則的前提下,著力於通過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置問題情境等引發學生的興趣,寓教於樂,鼓勵成功,通過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係來帶動課堂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培養和建立.
四、結合自身學科特點,靈活採取一定的方法
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說沒有固定方法.單從教學設計取向看,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學生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可以問題爲中心,理論聯繫實際,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也可以活動爲中心,加強心理訓練,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1、閱讀滲透.這種方法主要是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一定的調控,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有意識的編印一些心理閱讀資料,向學生推薦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閱讀刊物,達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如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針對學生的實際,選取有心理健康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教育.
2、主題滲透.主題是文章或作品表現出來的主要思想,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只要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來探討主題,就能對學生產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如:講《晏子使楚》一課時,在完成人物和結構的分析後,學生歸納的主題爲「讚揚了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可順勢發問:「爲什麼說『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同學們的討論轉入到晏子的智慧和善辯上,並認爲是晏子的『智慧和善辯』 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接著提問:「怎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於是展開了一次有關人際交往的小討論.
3、人物滲透.人物形象,無論是正面和反面的,只要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都能對學生產生教育作用.如《將相和》一課,通過討論藺相如與廉頗這兩個人物形象,讓同學們從性格方面來分析人物.同學們對藺相如與廉頗是怎樣的一個人進行探討後,認識到了性格的好壞對人身心健康的利害關係,同時加強了他們在人格和人際關係方面自我改善的意識.
4、輔導滲透.在學習輔導的過程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尤其不可忽視,老師對學生發生的心理問題,要善于敏銳的發現,及時加以引導.要充滿關懷,循循善誘,促使學生的心理狀態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通過學習的輔導與學生積極溝通,體現平等性和理解性.所謂「食補」不若「心補」,教師的正確誘導能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至於如何進行學習輔導中的心理誘導,我們認爲作爲觀念層面的心理誘導,其技術和方式是不一而足的,也就是隨機性的正面牽引,不能變成簡單的定義和程式.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看法,總之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潛移默化的,它不是外顯的,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思想強加給同學或代替學生去做出判斷和抉擇,而是協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儘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